循吏列传 白话文翻译

武帝曾在民间生活,对民间的风俗民情,真实虚伪,了解至深,看到百姓稼穑辛苦,深知百姓生活艰难。及至天下安定,光武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,废黜王莽时的繁苛政令,恢复西汉前期的舒缓法令。着重生活俭朴,衣装简易,色无重彩,耳无邪音,手不持珍玩珠玉,对待后宫椒房无所偏爱,对左右侍臣无所偏恩。建武十三年,异域向朝廷献上宝马,日行千里,还有人献上宝剑,价值百金。光武帝下诏,让千里马拉鼓车,将锋利的宝剑赐予侍卫骑士,减少上林苑的官员,放弃在苑囿中狩猎。赐予诸侯的亲笔信札,均为一札十行,字迹密密排列,以显示节俭。俭朴之风,遂风行宫内外。光武帝多次在御座前召见公卿、侍郎、将军。向臣子们询问民众疾苦,聆听百姓的心声。朝廷官员大多能够恪尽职守,兢兢业业,不敢懈怠。建武年间,百姓得以息肩,休养生息,致力于发家致富。从县宰到大郡执政者,劬劳勤政。像南阳郡太守杜诗,被百姓称为“杜母”,官员任延、锡光,在边郡推行教化,移风易俗。他们的施政措施,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。还有官员第五伦、宋均等,都有可称道之处。建武、永平年间,朝廷治理天下偏重于严苛,因为谣言,或流言蜚语,有些郡太守、县令遭到解职。为此,朱浮多次上书谏言,陈述利害;钟离意也劝谏皇帝,对在职官员要有所宽宥。以长者身份提出谏言,有时也未必能起作用,汉室中兴之美,仍有不足。章帝、和帝时,治民的官员以仁政施惠与百姓,这样的官员很多。如鲁恭、吴佑、刘宽及颍川郡的四位官员,诚挚待人,以仁爱、信义对待治下的百姓,百姓也不敢随意欺瞒。王堂、陈宠懂得知人善任,重用贤者,在任职期间政绩优异。这些官员的事迹,可以作为表率,起到引领作用。边凤、延笃担任京兆尹,民众将他们与西汉时的京兆尹赵广汉、张敞相比。王涣、任峻担任洛阳令,善于发掘奸邪,吏治肃然。像古人倡导的导之以礼,以德政施惠与民,仍有待完善。然而,这些官员的确是一代良吏,将他们的事迹整理,著《循吏传》。

卫飒,字子产,河内郡修武县人。年轻时,虽然家中贫困,然而卫飒好学,跟随老师学习,没有口粮,靠为他人做佣工补贴家用。在王莽时,从郡到州,卫飒曾担任多种职务。

建武二年,接受朝廷征召,卫飒在大司徒邓禹府中任职,被举荐为能吏。卫飒善于处理复杂问题,升任侍御史、襄城县令。在任上,卫飒政绩卓著,升任桂阳郡太守。桂阳郡与交州相邻,受到交州蛮夷习俗的影响,百姓无视礼仪、法规。卫飒上任伊始,为当地修建庠序学校,推行教化,设计婚姻礼仪,数年间,当地的风俗为之改变。

此前,含洭、浈阳、曲江三县,是百越故地。在西汉武帝朝,朝廷平定南粤,这些地方归属汉朝,此后,朝廷在此地设置桂阳郡。当地百姓有很多居住在深山野岭,沿着山溪间谷地生产、生活,仍然保留旧的风俗,从不向朝廷缴纳赋税。离开郡府远者有千里之遥,官府有事情,需要征调民船,名曰“传役”。每当官吏要来,就要役使数家百姓,百姓为此而叫苦不迭。卫飒在当地开山凿路,修通道路五百余里,路旁设置邮亭、传舍,设置邮传驿站。这样可以减省许多徭役,与民休息;同时,减少奸吏侵害百姓。在外的流民纷纷返回家园,逐渐形成乡邑,与汉地百姓一样,开始缴纳赋税。耒阳县出产铁矿,其他郡的百姓,常常聚在此地开采矿石,私自冶炼。同时,也会招引来一些亡命之徒,非奸即盗。卫飒上奏朝廷,在当地设置铁官,取消私人冶炼,每年增加财税收入五百余万。卫飒亲自处理民事案件,视百姓如赤子,在当地施行仁政,尽力顺应民风民俗,在任上十年,郡内治理清平。

建武二十五年,卫飒受朝廷征召,返回洛阳。光武帝欲拜卫飒为少府,恰逢卫飒患病,不能起床接受职务。光武帝敕令,让卫飒以桂阳郡太守身份,在家中养病,等到病愈,再接受诏书。居家两年,卫飒带病来到阙门,自述病情沉重,不堪重任。此后,朝廷收回郡太守印绶,赐钱十万,卫飒在家中病逝。

南阳郡人茨充代替卫飒,赴桂阳郡担任太守。茨充也能够以善政待民,指导民众种植桑树、柘树、纻麻之类的经济作物,劝谕百姓养蚕织布,百姓得到许多利益。

任延,字长孙,南阳郡宛县人。十二岁时,任延以学生身份来到长安求学,学习《诗经》《易经》《春秋》,在太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,号称“任圣童”。王莽末年,天下动荡,任延移居陇西郡躲避战乱。当时,隗嚣已经控制陇西四郡,派使者延请任延,任延拒绝召请。

更始元年,任延在大司马府任职,受拜为会稽郡都尉。当年任延十九岁,来接他的官员看到他如此年轻,非常吃惊。及至到职,没有处理公务,任延先到延陵季子的墓地,送上祭礼。当时,天下刚刚安定,道路还未畅通,避居江南的中原士人,很多还未返回家乡,会稽郡有很多读书人。任延在任上以礼聘请这些儒学高士,如董子仪、严子陵等,以师友礼相待。郡府掾史有贫困者,任延会拿出部分俸禄,接济他们。任延裁撤部分吏卒,让他们返回家乡,在公田上耕种,以此帮助生活困窘者。每当下到县邑巡视,任延都会抚恤、慰问、勉励孝子,留他们一起吃饭。

吴地有一位士人,名字叫龙丘苌,在太末县隐居,生活俭朴,志向坚定。在王莽篡政时,朝中四辅三公(注:太师、太傅、国师、国将为四辅;大司马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)连续征召,龙丘苌不肯应召。郡府掾史欲延请龙丘苌。任延说:“龙丘先生躬身仁义,有原宪、伯夷之气节。我作为都尉,应该亲自上门,为其洒扫,还担心玷污贤士,以这样的态度召请先生,怎么能行?”任延让郡府功曹带上都尉的名片,前去拜谒,同时带去亲笔书信,问医问药。一时间,来看望龙丘苌的郡府官员,相望于道。大约有一年时间,龙丘苌这才乘坐车子,到郡府来回拜,愿意在死前,接受郡府任命。任延再三谦让,任命龙丘苌为议曹祭酒。不久,龙丘苌病逝,任延亲自到家中吊唁,停止办公三日。从此以后,郡中的贤者、士大夫,争相到郡府,表示愿意效力。

建武初年,任延上书乞骸骨,请求退休,后来返回洛阳。光武帝下诏,拜任延为九真郡太守。光武帝接见任延,赐予任延坐骑、杂缯,诏令任延,可以将妻子儿女留在洛阳。九真郡的风俗,百姓以狩猎为生,不懂得用牛耕种田地,百姓要到交阯郡购买粮食,因此,生活常陷入困窘。任延指导百姓锻造农具,学习用牛开垦农田。九真郡的农田数,每年都有所增加,百姓食用的粮食,逐渐能够满足需要。当地骆越民族,没有婚嫁礼法,男女关系混乱,没有稳固的家庭配偶,缺少父子之情,夫妇之道。任延向属下县邑移送公文,男子二十岁到五十岁,女子十五岁到四十岁,都要按照年龄配成夫妇。如果家庭贫困,无钱聘娶妻子,任延命令县令、县长、官吏拿出一部分资金,帮助他们完成嫁娶,结果同时结为夫妻者,有两千余人。当年,风调雨顺,庄稼喜获丰收。家中有儿子出生者,有了血缘关系和姓氏,大家都说:“让我有儿子者,是任君。”很多人为儿子取名字叫“任”。从此,域外蛮夷,诸如夜郎等民族,仰慕汉朝德义,愿意为汉朝守护边境,任延相应减少边境戍卒。

最初,在西汉平帝朝,汉中郡人锡光担任交阯郡太守,指导当地蛮夷懂得礼法,锡光的教化与任延相类似。王莽末年,锡光关闭通道,保境安民。建武初年,锡光派遣使者向朝廷贡献财物,受封为盐水侯。岭南地区接受教化,从二位太守开始。

任延在边郡任职四年,受朝廷征召,返回洛阳。因为身体有病,留在洛阳,又担任睢阳县令。九真郡的官吏百姓为任延建立生祠。朝廷又拜任延为武威郡太守。光武帝召见,告诫任延:“要善于处理与上级的关系,不要做有损荣誉的事情。”任延答:“臣听说,忠臣不结交私党,结交私党者不是忠臣。臣奉公守法,秉持正义,这是臣子应具有的品质。对上级阿谀,并非陛下之福。做善于逢迎上级的官员,臣不敢奉诏。”光武帝叹息道:“卿说得对。”

任延来到武威郡,当时,带兵的郡府长史田绀,是武威郡的豪姓,田绀家族的子弟和宾客,欺凌乡里,为害一方。任延逮捕田绀,田绀父子及其宾客受到惩治者,有五六人。田绀的小儿子田尚,聚集数百名轻薄子弟,自称将军,趁着夜色攻打郡府。任延调集兵力,予以镇压。从此以后,任延在武威郡令行禁止,官吏、猾贼不敢再为非作歹。

武威郡北面靠近匈奴,南面靠近羌人,百姓常常受到袭扰,许多农田荒芜,无法耕种。任延到任,挑选有文韬武略的勇士一千人,明确赏罚,命令郡府官吏率领杂居在休屠的胡人、“黄石”部落骑兵屯驻在要害之地,一旦有警讯,即出兵迎战。敌寇来犯,常有伤亡,遂不敢再袭扰武威郡。

河西地区常年少雨,任延设置水官,负责修筑灌渠,百姓从水利灌溉中获得利益。任延又设立校官,郡府掾史以下官吏及他们的子弟,一律要送往学校,接受教育,免除学生的徭役。学生有了进步,能够诵读章句,任延再从中选拔优秀者,加以录用。此后,郡中有了儒雅士人。

后来,任延擅自诛杀羌人,没有上报朝廷,因此而获罪,被贬为召陵县令。明帝即位,任命任延为颍川郡大守。永平二年,朝廷征召任延,负责太学,又拜为河内郡太守,在任上九年,任延病逝。小儿子任恺,官至太常。

王景,字仲通,乐浪郡 (nán)邯县人。八世祖王仲,原来是琅琊郡不其县人,喜欢道术,懂得天文。西汉初年,吕氏在朝中作乱,齐哀王刘襄密谋发兵,多次向王仲求计问策。及至文帝即位,济北王刘兴居谋反,欲将兵权交予王仲,王仲害怕惹祸上身,渡过渤海,逃往东边的乐浪郡山中,在那里安家。父亲王闳,是乐浪郡三老。更始帝败亡,当地土人王调杀了郡太守刘宪,自封大将军、乐浪郡太守。建武六年,光武帝派遣新太守王遵前去剿灭王调。汉军抵达辽东郡,王闳与郡府决曹史杨邑等杀了王调,迎接王遵,此后,王闳受封为列侯。王闳辞让爵位,光武帝感到奇怪,征召王闳,在来京的途中,王闳病逝。

年轻时,王景学习《易经》,博览群书,喜欢天文、卜筮、术数等技艺。王景多才多艺,为人深沉,不事张扬,接受司空伏恭征召,当时,有人推荐王景,说王景懂得治水。明帝下诏,诏令王景与将作大匠谒者王吴一起,负责疏浚开封县的浚仪渠。王吴采用王景的筑堤挡水法,河水不再泛滥,水患消弭。

最初,在西汉平帝朝,黄河、汴河都曾经决堤,大堤迟迟得不到修补。建武十年,阳武县令张汜上疏:“黄河决堤已久,连年吞噬农田,济渠淹没数十个县。河工修理费用不难筹措,应该加固堤防,以安定百姓。”奏书递上,光武帝征调河工,准备整修黄河大堤。此时,浚仪县令乐俊也上疏:“在武帝元光年间,人口繁衍很多,沿着黄河大堤,垦荒种粮。在黄河瓠子段,黄河大堤溃决,长达二十余年,溃决河段无法封堵。如今,当地居民稀少,田地广阔,黄河大堤虽然没有修筑,造成的水患还不是太大。天下刚刚脱离战乱,仓促间征发大量徭役,百姓一定会感到不堪重负,会激起民怨。应该等待天下安定后,再议此事。”光武帝看了奏书,遂停止治河工程。再后来,汴河水向东泛滥,水淹的面积不断扩大,原来设置水闸的地方,已经被淹没在水中。兖州、豫州的百姓饱受水患之苦,抱怨之声不绝于耳,认为朝廷大兴徭役,却不先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。明帝永平十二年,朝廷决定治理汴河,明帝召见王景,向王景询问治河方略。王景向明帝陈述治河的利害及应对措施,明帝同意王景的看法。又因为王景治理过浚仪渠,效果很好,明帝赐予王景《山海经》《河渠书》《禹贡图》,还赏赐王景钱、帛、衣物。当年夏天,朝廷征调河工数十万,派遣王景与王吴负责修筑黄河大堤。从荥阳县以东到千乘县入海口,有一千余里,王景按照地形,测量标高,开凿山丘,疏浚河道,利用滞洪的湖荡,裁弯取直,防止河水冲刷黄河弯部。在堤坝上,王景每十里建立一座水闸,让黄河水减缓涡流,以免对堤坝造成危害,防止堤坝出现管涌。整个治河工程,王景节省了大量费用,但仍然耗费上百亿,第二年夏天,治河工程完工。明帝亲自来到大坝上巡视,明帝下诏,沿河诸侯国、郡县,要按照西汉时的旧制,设置管护河堤的官吏。从此以后,王景以治河闻名天下。王吴与其他从事、掾史,均增加一级俸禄。王景三次升迁,担任侍御史。明帝永平十五年,王景跟随明帝东巡,抵达无盐县,明帝赞赏王景的治河成就,拜王景为河堤谒者,赐予王景车马、缣帛、金钱。

章帝建初七年,王景改任徐州刺史。此前,杜陵县人杜笃上奏,向明帝献上《论都赋》,奏请朝廷迁都长安。朝中老人听说后,也有思旧的想法,莫不翘首期盼,希望朝廷早下决心。王景认为洛阳的宫殿、先帝的祠庙已经建成,担心人心浮动,章帝会草率做出决定。恰逢此时有神雀翔集,显示瑞兆,王景创作《金人论》,歌颂洛邑之美,在洛邑建都符合天人感应,文章颇有文采。

第二年,王景转任庐江郡太守。此前,庐江郡的百姓,不懂得用牛耕田犁地,致使地力不能发挥,粮食产量很低,民众的用粮不足。郡内有原楚国相孙叔敖修建的芍陂水库,可以灌溉稻田。王景率领官吏、百姓整理已经荒芜的农田,指导百姓使用耕牛、铁犁,农田面积成倍增加。郡内的粮食产量满足了百姓需要,达到丰衣足食。而后,王景镌刻石碑,制定乡规民约,令百姓遵照执行。王景又训导百姓养蚕缫丝,指导具体方法,在乡亭公布,庐江郡流传着王景的故事。王景在庐江郡任上去世。

最初,王景认为,《六经》记载有许多内容与卜筮有关,人们的行为很多要用蓍草、龟甲占卜,各种书籍错谬百出,吉凶相反。王景参照星象、卜筮,婚丧嫁娶,筑坟建屋的禁忌,堪舆、观察日月运行、风水等方法,凡有实用价值的,结集为《大衍玄基》。

秦彭,字伯平,右扶风茂陵县人。东汉中兴以后,秦彭家族世代有人在朝中做官。六世祖秦袭,曾担任颍川郡太守,其侄子辈为二千石官员者有五人,三辅地区称秦氏家族为“万石秦氏”。秦彭的同父异母妹妹,在明帝朝被召入掖庭,受封为贵人,得到明帝宠幸。明帝永平七年,因为秦彭是贵人的哥哥,秦彭和外戚四姓小侯一样,受到重用,秦彭担任开阳城门候。明帝永平十五年,明帝拜秦彭为骑都尉,担任驸马都尉耿秉的副将,北伐匈奴。

章帝建初元年,秦彭改任山阳郡太守。在任上,秦彭以礼法治理百姓,慎用刑罚。秦彭崇尚儒学,行为儒雅,重视庠序学校的建立。每年春秋两季,举行乡射,秦彭组织地方长老,举行升降跪拜揖让之礼。按照儒家学说,秦彭制定四诫,确定六亲长幼之礼(注:父子兄弟夫妇)。有遵奉教化的地方长老,秦彭擢拔为乡中三老,在每年八月间,由郡府送上酒肉,以资奖励。属下官吏有了过错,秦彭只是罢去官职,并不加以凌辱,因此受到百姓爱戴,不敢随意欺瞒。秦彭在郡内新开垦稻田数千顷,每当农忙时节,秦彭就会下到田间视察,对已经耕种的土地,分出肥瘠,划分三品,分别造册,藏在县乡。县邑官吏不敢欺瞒上级,随意鱼肉百姓。秦彭上奏朝廷,谏言天下郡县,都应该按照这种方法治理。明帝颁布诏书,按照秦彭的方法,诏令三公府下发州郡,遵照执行。

秦彭在山阳郡六年,调任颍川郡太守。颍川郡有凤凰翔飞、麒麟在野、嘉禾、甘露出现,嘉瑞兆祥在颍川郡反复出现。章帝巡行各地,抵达颍川郡,赏赐百姓钱谷,恩赏优厚。章帝章和二年,秦彭去世。

秦彭的弟弟秦惇、秦褒,担任射声校尉。

王涣,字稚子,广汉郡郪县人。父亲王顺,曾担任安定郡太守。年少时,王涣喜欢任侠,崇尚气力,结交许多剽悍、轻率少年,后来,改变行为,钻研儒术,研究《尚书》,勤修律令,略通大义。王涣受到太守陈宠赏识,在郡府担任功曹。在任上,王涣行事果断,不避豪门,郡太守陈宠也名声大震。后来,陈宠入朝担任大司农,和帝问:“在郡中如何治理?”陈宠顿首谢道:“臣委任功曹王涣,由王涣负责选贤任能,由主簿镡显负责拾遗补缺,臣谨守职责,宣读朝廷诏书而已。”和帝听了,很高兴,也记住了王涣的名字。

后来,王涣被州里举荐为茂才,担任温县令,县里有许多奸猾之徒,成为地方祸患。王涣到任,用策略打击罪犯,将为首的奸猾之徒诛杀。县域恢复平静,商人可以在道旁歇宿。有耕牛者需要放牧,可以把耕牛交予牧童,在野外放牧,不用担心耕牛被偷走。在温县三年,王涣升任兖州刺史。王涣用法律端正属下郡县,声威大震,后来因为追查妖言不实,王涣被治罪,失去官职。一年后,又受朝廷征召,拜为侍御史。

和帝永元十五年,王涣跟随和帝南巡,返回后,担任洛阳令。王涣以公平正直,严于律己,处理政事宽严适度,受到百姓称赞。那些受到冤屈、长期不能结案、历届洛阳令都感到棘手、按照法理难以判决的案子,王涣接手后,均能够分清是非,辨别真伪,公正判决,解决了很多疑、难案件。王涣还能够发掘奸邪,多次判决深藏已久的坏人。京师人莫不赞叹,说王涣有神机妙算之功。和帝元兴元年,王涣病逝。百姓在集市、道路旁议论纷纷,莫不叹息。男女老少凑钱送上丧礼,来吊唁者有上千人。

王涣的灵柩西归,送回家乡安葬,途经弘农郡,百姓在道路两旁摆上贡品设祭。官吏问,为何要这样做,大家说,过去运米到洛阳,被沿途的下层官吏盘剥,抵达洛阳,已损失一半。自从王涣上任,不再有这种情况,因此为王涣设祭,以示谢恩,王涣的德政影响至遥远的地方。百姓感念王涣的德政,为王涣在安阳亭西边建立祠庙,每当祭祀时,用弦歌伴奏,进献贡品。

安帝永初二年,邓太后下诏:“忠良大臣,是国家治理的柱石。朝廷征召忠良大臣,能够得到者却很少。孔子说:‘人才难得,难道不是吗?’在西汉宣帝朝,大司农朱邑、右扶风尹翁归,政绩显著,美名传扬,孝宣皇帝予以褒奖。良臣过早去世,宣帝深为叹息,拿出一百斤黄金,赏赐尹翁归的儿子。原洛阳令王涣,秉持清廉之节,躬行《诗经·羔羊》之义,克己奉公,务在惠民,功业未遂,不幸早逝,百姓追思王涣的恩德,为王涣建立祠庙纪念。如果不是忠君爱国,爱民如子,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!任命王涣的儿子王石为郎中,以劝勉官员向王涣学习。”桓帝延熹年间,桓帝信奉黄老哲学,将民间的祠庙祭祀一律废除,特别下诏,保留密县为原太傅卓茂建立的祠庙,保留洛阳为王涣建立的祠庙。

镡(tán)显也很有名气,在安帝朝担任豫州刺史。当时,天下陷入饥荒,盗贼蜂拥,州部收捕盗贼达一万余人。镡显同情百姓因为饥饿而沦为盗贼,犯了国法,陷于囹圄,擅自做主,释放许多被羁押的百姓,而后自我弹劾,奏请朝廷治罪。安帝下诏,不再追究。后来,镡显官至长乐宫卫尉。

自从王涣去世,皇帝连续下诏,诏令三公府遴选洛阳令,继任的洛阳令大多不称职。顺帝永和年间,剧县令渤海郡人任峻担任洛阳令。任峻任用文武官吏,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,纠查奸邪、盗贼,不遗余力,再后来,一年中判决的刑案,不过数十件。任峻执法威猛,超过王涣,推行教化,却不如王涣。任峻,字叔高,后来,在泰山郡太守任上去世。

许荆,字少张,会稽郡阳羡县人。祖父许武,被郡太守第五伦举荐为孝廉。许武认为,二弟许晏、许普还未显达,欲让他们先于自己成名。请求太守:“《礼记》讲,兄弟有分家之义,家庭有分居之理。”许武把家产分成三份,取其中最肥的田地,最大的宅邸,最强的奴婢。两个弟弟所得,均不如自己。乡里人说许武的弟弟谦让,而鄙薄许武贪得无厌,因此,许晏等人得到举荐。此时,许武召集宗亲,哭着说:“我身为兄长,却行为不肖,有欺世盗名窃位之嫌,两个弟弟成年,尚未获取荣禄,所以用分家析产的方法,自愿招来乡邻们讥讽。如今,家业已经有所增加,三倍于前,全部拿出来分予两个弟弟,一无所留。”郡中人知道此事,讥讽平息下来,对许武这样做,赞不绝口。后来,许武官至长乐宫少府。

年轻时,许荆在郡府担任官吏,哥哥的儿子许世曾经为报仇杀人,仇家手持兵器,来找许世算账。许荆知道后,出门面对仇家,跪在地上,说:“此前,许世毫无道理地冒犯诸位,责任在我,不能教导侄儿。哥哥过早去世,只留下这一个儿子,如果侄儿被杀,会令哥哥的后嗣断绝,我愿意以自身,代替侄儿受死。”仇家扶起许荆,说:“许掾史在郡中是有名的贤者,我们怎么敢冒犯?”随后离开,许荆由此为人所称道。郡太守黄兢举荐许荆为孝廉。

在和帝朝,许荆升任桂阳郡太守。桂阳郡地处南方,风俗浇薄,不懂得礼法。许荆制定婚丧嫁娶礼法,教导百姓懂得礼义廉耻,遵守法律。许荆曾经到耒阳县指导春耕,耒阳县有一个叫蒋均的人,与兄弟争夺财产,争讼不休。许荆看着兄弟二人,叹息道:“我担负国家重任,在太守任上负责教化。成绩欠佳,责任在太守。”回过头来,让郡府掾史上书朝廷,陈述案情,恳求廷尉治罪。蒋均兄弟顿时后悔,各人自我检讨,请求太守惩治。在任上十二年,许荆受到当地父老歌颂。后来,许荆有病,上书朝廷接受征召,返回洛阳担任谏议大夫,在任上去世。桂阳郡百姓为许荆建立祠庙,竖立碑刻。

许荆的孙子许戫,在灵帝朝,担任太尉。

孟尝,字伯周,会稽郡上虞县人。孟尝的祖上三代,都曾经担任郡府官吏,因为坚守气节,死于国难。年少时,孟尝勤修品行,后来,在郡府担任户曹史。上虞县有一个寡妇,很孝顺婆婆。婆婆年老寿终,丈夫的妹妹此前与嫂子有矛盾,怀疑嫂子害死婆婆,诬告嫂子嫌孝养婆婆辛苦,用鸩酒毒杀。这桩罪案摆到了县令面前,郡府没有审核即结案,判处寡妇死刑。此前,孟尝已经了解案情,知道寡妇受了冤枉,极力向太守解释,太守不予理睬。孟尝在府衙外哀泣,谢病辞职。寡妇被冤杀,此后郡中连续两年大旱,虽然向上天祷告,也毫无用处。后任太守殷丹到任,询问原因,孟尝来到府衙,向太守殷丹详细陈述寡妇被冤杀的经过。孟尝说:“在西汉,东海郡有一位孝妇,因为受冤而死,感动上天,招致干旱,于公为孝妇申冤,上天降下甘霖。府君应该诛杀诬告之人,以此为冤魂申冤,让沉冤得到昭雪,上天就会降雨。”殷丹听了孟尝的陈述,遂按照孟尝的建议行事,严惩了诬告的女子,为被冤杀的寡妇祭扫坟墓,当天落下澍雨。这一年,庄稼喜获丰收。

后来,孟尝通过对策,被举荐为孝廉,又被举荐为茂才,受拜为徐县令。州郡上表朝廷,说孟尝是一位能吏,孟尝升任合浦郡太守。合浦郡不产粮食,百姓从海中捞取珍珠获利,合浦郡与交阯郡接壤,两个郡的百姓互通贸易,买卖粮食。此前,郡太守大多贪婪,行为污浊,逼迫百姓大量捞取珍珠,不知餍足,珍珠逐渐转移至交阯郡。于是,客商不再到合浦郡采买珍珠,当地百姓失去可供交易的珍珠,生活遂陷入困窘,贫困者饿死在路旁。孟尝到任,革除旧弊,为百姓谋取利益,不到一年时间,珍珠又回到合浦郡,百姓又可以捞取珍珠出售,商贸恢复,当地人称赞孟尝为神明。

后来,孟尝因病上书朝廷,被召回内地,当地官吏、百姓攀附孟尝的车子,请求孟尝留下。孟尝走不出郡界,只好在夜间搭乘民船,悄然离去。此后,孟尝隐居在偏僻的水沼旁,耕田为业。邻县的士人、百姓,敬仰孟尝有德义,搬来与孟尝为邻的有一百余家。

在桓帝朝,尚书同郡人杨乔上书,推荐孟尝:“臣前后七次上表,推荐原合浦郡太守孟尝。臣人微言轻,终不能得到陛下省察,臣虽然竭尽忠诚,徒劳而已。孟尝坚守节操,弘扬大义,为政清廉。此前,孟尝担任太守,在任上移风易俗,治理有方,合浦郡盛产珍珠,孟尝在任上,珍珠丰收,饥民用珍珠贸易获利,得以存活。南海盛产珍珠,官员在任上,掌握采珠业,珠价可抵黄金。然而,孟尝只身赴任,为官清廉,谢病辞职,躬耕垄亩,不事张扬。孟尝可谓是一位务实的官员,绝非博取名誉之徒。如今,孟尝沉沦在民间,没有得到朝廷褒奖,原本是朝廷的栋梁之臣,却被弃于沟渠。而且,孟尝年岁已老,桑榆将尽,孟尝的忠贞之节,得不到圣朝眷顾。谈及这些,臣不胜哀叹,为廉洁之臣流泪。物以远至为珍,士以稀见为贵。枯木朽株,尚可以被皇上当作宝物,这是工匠对其精雕细琢的缘故,陛下身边的近侍赞赏的结果。圣王取士,更应该在贤者中,选出德行高尚之人。臣以斗筲之才,在宫廷中行走,为孟尝讲话,想的是如何褒扬坚贞士人,并非为同乡人妄自进言。臣深感禽息举荐之德,向陛下举荐。”最终,孟尝还是没有被朝廷征用,在家中去世,享年七十岁。

第五访,字仲谋,京兆长陵县人,是司空第五伦的同族子孙。少年时,第五访家里贫困,常为他人帮佣,帮助兄嫂养家。一旦有闲暇时间,第五访就会捧起书卷,读书学习。后来,第五访在郡府担任功曹,被举荐为孝廉,补任新都县令。在任上,第五访推行教化,施政公平,三年时间,邻县很多百姓迁至新都县,新都县的户口增加十倍。

后来,第五访升任张掖郡太守。上任当年,郡内遭遇饥荒,每石粟米卖到数千钱,第五访打开粮仓,赈济百姓。郡府官吏担心会受到牵连,争相劝说第五访。第五访回答:“如果向上级请示,等候答复,就会耽误救灾的时间,这是在抛弃饥民。太守愿意以身家性命,挽救百姓!”第五访打开粮仓,用粮食赈济灾民,顺帝知道后,以玺书褒奖。这一年,一个郡的百姓,由于郡太守救济,得以存活。一年后,国库、百姓家中的粮仓充足,郡内奸邪、盗贼绝迹。

再后来,第五访改任南阳郡太守,后来又辞去官职。顺帝拜第五访为护羌校尉,边境百姓敬服第五访。第五访在护羌校尉任上去世。

刘矩,字叔方,沛国萧县人。叔父刘光,在顺帝朝曾担任司徒。年少时,刘矩勤修品行,崇尚节操,父亲刘叔辽没有进入仕途,刘矩拒绝州郡任命。太尉朱宠、太傅桓焉欣赏刘矩的志向,刘叔辽受到三公府征召,拜为议郎,刘矩被举荐为孝廉。

稍后,刘矩担任雍丘县令。在任上,刘矩以礼法教化民众,推行礼让。一些缺少孝道、礼义者,受到感化,痛改前非。民众有争讼之事,刘矩就把他们引到面前,当面训诫,告诫他们有了矛盾须忍让为先,不要动不动就打官司,让他们先自我反省。争讼者听了县令的话,顿感惭愧,放弃打官司的念头。路上捡到遗物者,都会寻找失主。在任上四年,因为母亲去世,刘矩为母亲服丧,辞去官职。

后来,太尉胡广举荐刘矩为贤良方正,四次升迁,刘矩担任尚书令。刘矩高风亮节,不愿意阿附权贵,因此大将军梁冀不满。后来,刘矩出任常山国相,以身体有病,辞去官职。当时,梁冀的妻兄孙祉担任沛国相,刘矩担心会受到迫害,不敢返回乡里,投靠彭城友人家。一年后,梁冀稍有省悟,才停止迫害刘矩。之后,刘矩补任从事中郎,再次担任尚书令,转任宗正、太常。

桓帝延熹四年,刘矩代替黄琼,担任太尉,黄琼担任司空。刘矩与黄琼及司徒种暠,同心辅佐朝廷,号称贤相。当时,灾异频发,司隶校尉弹劾三公。尚书朱穆上疏,称刘矩等人是当朝良辅,还说在殷商时,商汤、高宗遇到灾异,不移罪于臣下。桓帝不能省悟,竟以蛮夷反叛为由,免去刘矩的职务。又拜刘矩为太中大夫。

灵帝初年,刘矩再次担任上公,代替周景担任太尉。在任上,刘矩征召的都是名儒、品行高尚的士人,不与州郡官员私下来往。在向皇帝谏言时,刘矩常会斟酌用辞,也会得到灵帝采用。因为日食,刘矩又遭免职。刘矩乞骸骨,请求退休,在家中去世。

刘宠,字祖荣,东莱郡牟平县人,是西汉齐悼惠王刘肥的后裔。刘宠属于悼惠王的儿子齐孝王刘将闾这一支,刘将闾的小儿子受封为牟平侯,子孙在牟平县安家。刘宠的父亲刘丕,学识渊博,号称通儒士人。

刘宠从小接受父亲教导,以通晓经书,被举荐为孝廉,担任东平陵县令。在任上,刘宠以仁爱施惠民众,受到官吏、百姓的爱戴。母亲去世,刘宠辞去官职,为母亲服孝。百姓为刘宠送行,阻塞道路,车辆不能前行,刘宠只好改换服装,悄然离开。

四次升迁,刘宠担任豫章郡太守,三次改任官职,刘宠又担任会稽郡太守。会稽郡山区居住的民众性情质朴,有些百姓直至头发花白,还未到过市场,百姓常受地方官吏的侵害。刘宠上任,免除繁苛的政令,禁止虐待百姓,在郡中推行教化。后来,刘宠受到征召,担任将作大匠。山阴县有五六个老叟,须眉皓白,从若邪山走出来,每人带了一百钱,为刘宠送行。刘宠抚慰老人,问:“老父为何如此辛苦,亲自赶来?”老人答:“我们是山谷鄙陋之人,未曾见过太守。其他太守在任时,官吏征发无度,甚至在半夜,还要向百姓征缴财物,致使犬吠竟夕,百姓不得安宁。自从明府上任,犬无夜吠,百姓再也见不到官吏下乡征缴财物。我们已经是年迈之人,遇到这么好的太守,听说要离任,弃我们而去,所以,搀扶着也要来为明府送行。”刘宠说:“我有何德何能,让乡亲们如此褒奖?老人家,辛苦了!”从每位老人手中,选了一枚钱,收下来。

后来,刘宠转任宗正、大鸿胪。桓帝延熹四年,刘宠代替黄琼担任司空,因为浓雾弥漫,遮住太阳,刘宠遭免职。不久,桓帝又拜刘宠为将作大匠,再次担任宗正。灵帝建宁元年,刘宠代替王畅担任司空,后转任司徒、太尉。建宁二年,因为日食,灵帝策免刘宠,回归乡里。

刘宠在两个郡主持过政务,又担任过上卿,宰相,生活一向简朴,家中不留余财。有一次,刘宠走出京师,欲在亭舍休息,亭吏阻止刘宠,说:“洒扫庭除,准备迎接刘公(刘宠),你不能在这里休息。”刘宠没有解释,遂离开,当时人称刘宠为忠厚长者。因为年老,刘宠在家中病逝。

弟弟刘方,官至山阳郡太守。刘方有两个儿子:刘岱,字公山;刘繇,字正礼。兄弟二人,均享有盛名。

董卓进入洛阳,刘岱以侍中身份出任兖州刺史。在任上,刘岱虚己待人,爱护僚属,为士人所称道。灵帝初平三年,青州的黄巾军杀入兖州,杀了任城国相郑遂,进攻东平县。刘岱迎击黄巾军,在沙场上战死。灵帝兴平年间,刘繇担任扬州牧、振威将军。当时,袁术盘踞在淮南,刘繇将州牧治所移至曲阿县。正值中原大乱,很多士人逃往南方,刘繇尽力收留,殷勤接待,与逃难士人同甘共苦,甚得民心。袁术派遣孙策攻打曲阿,刘繇逃往豫章郡,后来病逝。

仇览,字季智,还有一个名字叫仇香,陈留郡考城县人。年少时,仇览是一个读书郎,性情沉静,在乡里,没有人知道仇览。四十岁时,仇览在县衙补为县吏,又担任蒲亭长。在任上,仇览鼓励百姓生产,确立制度,种植水果蔬菜要达到多少数量,饲养鸡、豕要达到多少数量。农事结束,仇览令农家子弟聚集在一起,组织读书学习。对于轻薄、行为放荡的子弟,仇览责令他们从事农桑,确立奖罚制度。仇览还亲自帮助丧家处理丧事,赈济鳏寡孤独、贫弱百姓。一年后,乡亭教化、治理大有改观。仇览初次到蒲亭,有一个百姓叫陈元,与母亲一起生活,母亲找到仇览,说儿子不孝。仇览大惊道:“我近日路过你家,看到你们家的房屋、院落整齐,耕耘不误农时。你儿子绝对不会是恶人,应该是教化还未到位。母亲守寡,养育儿子确实不易,一辈子辛苦,怎么能为一时之气愤,就把儿子告到官府,致儿子于不义?”母亲听了仇览的劝解,有些后悔,哭着回去了。仇览又来到陈元家,与母子一起吃饭,同时讲解人伦孝道之义,解释祸福转换之理。后来,陈元成为孝子。乡邑为此传出歌谣:“母亲何在,在家中,转化鸱枭为善人,反哺母亲生养恩。”

当时,考城县令河内郡人王涣,治理百姓非常严苛,听说仇览以德政感化百姓,任命仇览为县衙主簿。王涣问:“县令听说,陈元有过错主簿没有治罪,反而用德义感化,如此一来,鹞鹰岂不是少了猎杀燕雀之志?”仇览答:“我以为鹞鹰之志,不如鸾凤之德。”王涣道歉道:“荆棘丛中,非鸾凤所栖,百里之县,非贤士之旅。我看那些在太学曳长裾、夸名誉的书生,还都不如主簿。我拿出一个月的俸禄,作为你入学的路费,勉力而行吧。”

此后,仇览进入太学。当时,太学的学生同郡人符融享有盛名,与仇览比邻而居。符融宾客盈门,仇览静心读书,不与符融来往。符融观察仇览,心中感到奇怪,有一天,符融问仇览:“我与先生是同乡,现在又同在太学学习,比邻而居。京师可谓英雄麇集、志士交游之地,虽然要勤于学问,还是要花些时间结交朋友!”仇览正色回答:“天子设置太学,岂是为学生交游所设!”遂高揖而去,不再与符融讲话。后来,符融把仇览介绍给郭林宗,郭林宗与符融一起,带着名片来拜谒仇览。仇览请郭林宗留宿,一席畅谈,郭林宗对仇览嗟叹不已,俯身下拜。

仇览完成学业,返回乡里,州郡同时延请仇览,仇览以身体有病推辞。仇览在家中居住,按照礼仪严格要求自己。妻子儿女有了过错,仇览就会摘下冠冕自责,妻子儿女当庭谢过,仇览才肯戴上冠冕。在家中,家里人从未见过仇览有喜怒外露。后来,仇览被举荐为方正,恰逢患上重病,在家中病逝。

童恢,字汉宗,琅琊郡姑幕县人。父亲童仲玉,遭逢乱世,看到天下兵荒马乱,童仲玉拿出家产,赈济贫苦百姓,九族及乡里的百姓,多赖童仲玉资助,有数百人得以存活。童仲玉去世得较早。

年轻时,童恢在州郡担任官吏,司徒(丞相)杨赐听说童恢执法公正,征召童恢。及至杨赐遭到弹劾,被免去职务,司徒府掾史全部丢下名片,离开司徒府,童恢却奋不顾身地来到阙门,为杨赐辩解。及至杨赐官复原职,那些掾史又纷纷回到宰相府,童恢却骑马离开。当时人谈起此事,纷纷称赞童恢。

后来,童恢被三公府征召,担任不其县令。县衙的官吏,有人违反禁令,童恢晓之以理,用德义感化。如果官吏还算称职,做了善事,童恢就会摆设酒肴,招待做善事的官吏,予以嘉勉。县里的耕种、纺织、收获,皆有规章。境内一片祥和、宁静,牢狱连续几年没有关押囚犯。邻县百姓,也受到感化,前后有两万余户迁至不其县。百姓曾经受到老虎伤害,童恢布置猎户安排陷阱,捕获了两只老虎。童恢看着捕获的老虎,叱责道:“天生万物,唯人为贵。虎狼应该吃六畜,如今却伤害人类。按照王法,杀人者死,伤人者刑。如果杀人,应该垂头服罪;如果没有杀人,就呼号鸣冤。”一只老虎低着头,闭上眼睛,形态好似恐惧,童恢命人杀了这只老虎。还有一只老虎看到童恢,嘶吼鸣叫,似有悔过之意,童恢令人将其释放。为此,官吏、百姓歌颂童恢。青州刺史向朝廷举荐童恢政绩优异,童恢升任丹阳郡太守,在任上因暴病去世。

童恢的弟弟童翊,字汉文,名声超过童恢。州郡征召童翊,童翊佯称有喑哑病,不能讲话,及至童恢出仕为官,童翊这才应召,被举荐为孝廉,担任须昌县长。在任上,童翊教化有方,政绩显著,官吏、百姓为童翊建立颂德碑。童翊听说举荐他的官员去世,遂辞去官职。后来,童翊又被举荐为茂才,不肯应召,在家中去世。

赞辞如下:政畏张急,理善亨鲜。推忠以及,众瘼自蠲。一夫得情,千室鸣弦。怀我风爱,永载遗贤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